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保险业红色基因的发源地。同时,上海是新中国保险业的出发地,也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摇篮。
1937年11月,上海金融业地下党书记张承宗先后发展了宁绍水火保险公司的程恩树、中国保险公司的林震峰两人入党,他们成为上海保险业最早加入共产党的人。
从此,上海保险业的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白色恐怖中,开辟了第二条战线。他们坚定执行中央有关地下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字方针。
这些战斗在保险业的地下党们,或是平日里穿着长袍马褂,在上海车水马龙的街市中穿行,俨然一副账房先生的模样。或是西装革履的职员,叫着黄包车,出入洋楼。他们一般在咖啡馆,或在“星二聚餐会”、“星五聚餐会”中联络同志,在家里秘密开会、印制材料。
徐天碧
在他们隐藏身份的背后,是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铁骨。徐天碧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代表。
一、一贫如洗的家让日子更加苍白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声,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倦眼惺松
大家归去,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这是三十年代周璇演唱的上海流行歌曲《夜上海》。有的人为夜生活沉醉的时候,有的人在为养家糊口而艰难度日。
旧上海街景
1920年,徐天碧出生在上海郊区,一家人住在简易的农房里,似乎那张破旧的木床就是家里唯一的家具。他的父亲以贩菜为生,每天一大早,便挑着一担新鲜的蔬菜到市区里沿街叫卖。他的母亲勤恳善良,在家务农。徐天碧只有一个妹妹,但也一直没有念过书。后来他的母亲和妹妹寄居在城里的亲戚家,实际是做帮佣。
徐天碧8岁时,靠一位房东太太的资助,进私塾念了4年旧书。12岁时,直接进入一所小学,从二年级读起。
徐天碧因自知出身卑微,会被同学们看不起,非常内向孤僻。他很少和同学来往,放学也是独自回家,一人在家里发奋读书。而学习成绩的出众,又使他自命清高。从小就养成了自卑而又自负的双重性格。
1936年,徐天碧小学毕业。家里实在没有财力供他继续读中学。只好提前步入社会,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
经亲戚介绍,徐天碧来到北美洲保险公司,从最底层干起,做勤杂和实习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外商保险公司纷纷关门。徐天碧就此失业,心情极为沮丧。
二、在保联里大显身手
在家游荡的徐天碧,有次问表兄:什么叫朱毛?表兄有点紧张,责怪他不要瞎说,最好远离政治。可见那时的他,对政治多么无知。
这时,经同仁蔡同华介绍,徐天碧参加了上海保险业联谊会。在保联里,他很快就结识了孙文敏,经他介绍,1941年,徐天碧进入四明保险公司工作。
在保联里,徐天碧成了积极分子。参加歌咏比赛、出演话剧、评剧,演唱弹词、打乒乓球、给会刊写文章,几乎样样都大显身手。
“保联”话剧团部分演员合影
徐天碧在保联里还担任联络员,参与组织活动。保联里的许多人,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他在自己的回忆中指出:蔡同华的开朗性格;程振魁、周繁琍的热情向上;陈瑛老大姐的风度;施哲明的勤奋好学;孙文敏的乐于助人等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和他以往接触的人不一样,有着理想和追求。
徐天碧一直以为共产党非常神秘,高不可攀。慢慢他发现平日接触的一些人,后来不见了,原来是到苏北解放区了。他逐步认识到,保联并不是玩玩乐乐,凑热闹的地方,是怀抱志愿,干事业的团体。
程振魁是他革命的启蒙人,尽管比他大不了几岁。
抗日战争后,保联受到影响,活动被收缩,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保联会员们改到家里聚会,有时偷偷观看苏联卫国电影,讨论苏北地区情况,传递小册子《联共党史》。
1944年9月的一天,程振魁约徐天碧到公园谈心。程振魁向徐天碧说,自己有一个朋友,征求他参加共产党的意见。他问徐天碧该怎么回答?徐天碧一听就明白了,他又惊又喜,想不到共产党地下组织就在自己的身边,想不到自己的人生导师程振魁就是共产党员!
徐天碧当即表示:自己也愿意加入共产党。他回去以后,马上就写了一份自传,交给程振魁。10月初,一位叫王林的人来找他,这个人穿着西装,骑着自行车。就在徐天碧的家里,他被发展入了党。后来徐天碧才知道,这位叫王林的人就是林震峰。
徐天碧入党之后,革命干劲冲天,激情澎湃,甚至有些急于求成。他有两个要好的同事,平日接触很多,他自认为对他们已进行了“教育”,就打算发展他们入党。当他公开谈到这一话题时,同事很惊愕,他也险些暴露自己的身份。
对自己的冲动和幼稚,徐天碧在回忆文章《党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中也有反思:“我参加保联后,结识了一些后来才知道是共产党员的青年同志。特别是由于程振魁同志的耐心帮助、教育,使我这个倒是在政治上完全茫然无知、思想作风上有不少小资产阶级毛病、在人生道路上彷徨的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保联就是我的家,我每当一想起这段经历,总是对保联充满十分亲切的感情和感激”。
三、把《保联会报》办得充满文艺腔
保联成立后不久,就出版了《保联月刊》,它除了登载保险学术方面的文章外,也登载关于保联各项会务活动的报道和消息。《保联月刊》后来改名《保险月刊》,成为研究讨论和交流保险学术业务的专业性刊物,同时,另行出版了《保联会报》,全面报道保联的各种会务活动,并保留原《保联月刊》的“原野”副刊,登载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艺作品。《保联会报》在保联与保险业职工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加强了会员之间的联系,吸引他们更多地参加保联活动。
《保联会报》
《保联会报》始终由地下党或积极分子负责编辑,基本上是按照地下党的要求及保联工作的方针,根据形势确定每期的选题和编辑思想。
在抗日时期,《保联会报》登载了歌咏班演唱的抗日歌曲,话剧班演出的进步话剧,俄文班、漫画班的活动情况,副刊登载了一些政治性很强的文艺作品,大胆尖锐,但有的也要含蓄、隐晦一些。
根据地下党工作的方针,并要符合开展地下斗争的环境要求,《保联会报》没有变成正面的政治宣传报纸。它同时要反映职工生活,培养职工兴趣爱好,做到文体通俗,吸引读者。
《保联会报》创办初期,由林震峰、吴振年、张统桢、徐兰普负责编辑:在上海沦陷时期,由赵锦仁负责编辑;抗战胜利后,由徐天碧、洪汶负责编辑。
四、从徐志摩出发,落脚在马雅可夫斯基
徐天碧16岁那年,停学后,在浦东的一位表兄家住了一年。
在表兄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天碧读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该诗集是1931年8月由新月书店出版的,收录了徐志摩的诗作34首,另有译诗7首。作者在序文中说那时的创作状态“简直到了枯窘的深处”,然而,“久蛰的性灵”无意中又“摇活了”。
徐天碧被《猛虎集》中传达出的那种飘忽空灵的美所深深打动,同时,被迷惘与无奈的意味所感染,这使他一下迷上了新诗。
他经常躲在自己的小天地,为赋新诗强说愁。他写的第一首诗是《云与愁与爱与恨》,在诗中将个人家庭的遭遇、生活的不安定,归结于“变幻的风云,十分荒唐”, 脱离现实的作品内容必然是贫瘠的,就像他的偶像徐志摩也一再声称“我知道,我全知道。”但是,他已经完全沉浸在心灵世界中无力自拔,因此,他只有继续痛苦、消耗、枯窘下去。写一些“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思潮。”这类诗句,表达诗人那种无奈却又自赏的心情。
徐天碧平日在街上逛逛,在家写写诗,曾幻想拿着这些诗到街上去卖,解决生活问题。
在保联里,徐天碧被程振魁介绍看了《西行漫记》,他被书所吸引,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人,这样理想的地方。他开始了解共产党,并将上海和延安的状况进行对比,使他逐步进入到现实中来,这本书影响了徐天碧今后道路。
程振魁还给徐天碧推荐了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的诗,还有高尔基的《母亲》和《海燕》,徐天碧找到了来自苏联的精神食粮。
徐天碧通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对新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他在《保联会刊》上读到吴振年(吴镇)的诗歌,也想去苏北解放区,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诗人。
在保联里,徐天碧写了一个浪漫的话剧剧本,急于让话剧组演出。他那时还接触了上海一些木刻画家,但程振魁告诉他要小心他们是托派,这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都被徐天碧检讨为“小资产阶级思想”。
五、组建上海人民保险
1948年11月21日,国民党党统局在太平保险公司门外,秘密逮捕了下班的太平公司地下党书记廖国英及“保联”骨干洪汶、体育部的赵伟民3人。情况复杂危急,党支部书记林震峰先是按兵不动,稳住战局;紧接着以到香港做买卖为名,转移已暴露的程振魁到香港学习,将近期比较活跃而引起敌人注意的徐天碧、蔡同华等地下党员撤退到江苏、浙江等地。
在党校里,徐天碧、唐凤喧与刘凤珠、徐慧英等人一同编入14队所属的保险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接受党的基础理论教育,在革命的熔炉中,经受新的锻炼和考验。
1949年2月,中共华中党校十四队保险小组合影。
前排左起:徐天碧、沈润璋、朱元仁、王培荣;
后排左起:汤铭志、徐达、唐凤喧、刘凤珠、王玮。
他们一边学习,一边随着党校逐步南迁。1949年4月,徐天碧等人编入“青州纵队”,随着南下渡江的部队和支前民工的队伍,快步前行,浩浩荡荡。一路上他们高唱着新编的解放歌曲,兴奋异常。
在丹阳学习期间,上海军管会金融处副处长谢寿天与先行抵达的孙文敏、施哲明共同商讨,决定成立军管会保险组。林震峰任保险组组长,孙文敏任副组长,郭雨东协助保险组全面工作。
徐天碧与刘凤珠、朱元仁、唐凤喧、汤铭志一同分配在保险组,筹划接管官僚资本在上海设立的保险企业。
他们反复学习军管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城市工作条例,拟定保险业接管方案,明确接管范围和对象。刘凤珠负责起草入城规定:“一、遵守军管会及人民政府一切法令和各种规定;二、遵守城市政策,站稳阶级立场,发言谨慎;三、克服工作上的粗枝大叶,随时总结经验;四、无事不上街,外出必请假;五、不徇私舞弊。”
似乎一切都是新的。伴随着欢庆建国的锣鼓和高亢的革命歌声,军管会保险组的同志们热火朝天地开展工作,废寝忘食地伏案清算。
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成立后,谢寿天任总经理,徐天碧担任副总经理。
1949年7月,为加强复业的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军管会金融处成立了“民联分保交换处”。1950年4月,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的引导和帮助下,民联改组,太平保险公司开始走上公私合营的道路。徐天碧为加快对保险公司的接管和改造,及华东区保险公司的顺利开张,做出了许多基础性工作。
在华东区公司,徐天碧的爱情也从天而降。
赵雪娣出身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曾在印刷厂做学徒。1949年后,参加培训学校,被分配到人保华东区做人身险工作,那一年,她18岁。
徐天碧比赵雪娣大13岁,他与她一见钟情,但一开始赵雪娣还是有点害怕别人说自己有所图。几天前,我问如今已85岁的赵雪娣,徐天碧当年给您写情诗了吗?老人羞涩地说:那时,他不写诗了。
1955年,外交部在上海招聘干部,徐天碧被选中派往北京,任干部司处长。1956年,赵雪娣随之来到北京,参加外交部的文化补习,响应支援北京教育事业需求,分配到北京14中学,任人事干部。
徐天碧在70年代曾任驻老挝大使馆二秘。后由于健康原因回国,任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
1980年,徐天碧退休。
2006年10月4日,徐天碧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一位人保系统最早的诗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世界。
编辑:王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