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活动

罗忠敏: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作者:中国保险学会

    本文为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在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第13届年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组委会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保险学会向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第13届年会在北京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本次会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让亚太地区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业的专家、学者们能够云集于此,进行有益的交流与探讨,必将对亚太保险业走出金融危机,谋划新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信大家对会议的主办方——北京大学并不陌生。作为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中国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如本次会议组委会成员那样的优秀人物。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以搭建政产学交流沟通平台、推进理论研究和知识创新为宗旨,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为中国保险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次又为筹办本届年会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在此,我向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向本届年会的组委会主席孙祁祥教授致以由衷的谢意!
    我很荣幸能来参加这次国际学术盛会,也非常珍惜在这次会议上发言和聆听的机会,希望能和亚太地区的同行们一道探讨金融危机将会给世界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带来何种改变,“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又将呈现什么新面貌。下面,我想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我们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简单向大家做个介绍。

    新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1949年的草创和1959年的停办之后,在1979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保险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来看,这些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全国保费收入只有人民币4.6亿元,2008年达到了9784亿元,是1980年的2000多倍,保险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3.7万亿元,是2002年的5倍多;净资产2700多亿元,是2002年的6倍多。保费收入的国际排名上升到世界第7位,比2000年上升9位。
    二是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开始,这种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相继成立和引进了一批保险公司。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市场扩容进一步加速,保险公司数量从2002年的42家增加到2008年底的120家。同时,还成立了一些专业保险公司,如:健康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汽车保险公司和责任保险公司。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是保险改革深入推进。近些年来,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2003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相继实现海外上市。2004年,中国平安成为我国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境外上市的金融企业。目前,共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民安控股、中保国际、太平洋保险集团等6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各类保险,各类责任保险,以及企业年金、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等相继开展。
    五是保险资金运用逐步规范。过去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承保业务,资金运用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存银行、买国债、买基金。目前,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渠道已经大大放开,涉及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股票、基金、公司股权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到今年6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万亿元。为了防范保险投资的风险,提高保险投资水平,我们还成立了一批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保险投资的集中化和规范化运作。
    六是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保险业是我国金融行业中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严格履行入世承诺,逐步减少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限制。目前,世界上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都已经进入我国市场,有15个国家(地区)的51家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97家分支机构。
    在对外开放中,中国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保险监管的国际合作。目前,中国保监会已经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等多个全球性保险监管组织,并当选为执行委员。在世界保险业中,中国保险业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参与国际保险重大事务,广泛加强了与各国、各地区的保险监管的交流与合作。
    七是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不断加强。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以后,在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了保监局。随着监管组织体系的基本形成,保险监管的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保险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和规章为主体、以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法制保障。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保险业受到了较大冲击,部分跨国金融保险集团亏损严重,甚至濒临破产。由于中国的保险监管始终坚持了比较审慎的监管政策,国内保险市场受影响程度比较小。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保险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保险市场运行总体健康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5986.1亿元,同比增长6.6%,总体上实现了稳增长;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511.8亿元,同比增长16.4%,人身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4474.3亿元,同比增长3.6%。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9%;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可以说,保险行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性逐步增强,保险市场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过去的30年是中国保险业不断改革开放、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而且,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潜力还远未充分释放出来,持续发展的势头还远未结束,未来的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即使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之中,也不能改变这一基本态势。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深重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保险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一,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这在业界、学界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保险的最基本的功能,或者说核心价值是两种:一是组织经济补偿,二是提供风险管理。经济补偿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是保险业所独有的,是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是保险业的“看家本领”,是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忽视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片面地强调保险的其他功能(比如资金融通功能),将导致保险业偏离发展方向,动摇发展基础,甚至酿成危机。正在经受金融危机磨砺的我们,对此已有切肤之痛。
    第二,保险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大题目,可以做大文章,但是我认为,归纳起来无非两条:理性的经营,诚信的服务。
    首先,保险业以管理风险为己任,保险经营的基本准则就是保险业自身不能“冒险”,放在运营实践中就是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始终予以坚持。那种不计成本、不顾风险盲目求大、求快的经营模式,那种弃守底线、损人害己的竞争行为,那种靠天吃饭、押宝式的侥幸心理,都是不理性的,将导致保险公司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积聚经营风险,就像是踩在悬崖的边缘,越往高处走、走得越快,就越危险。
    其次,保险以诚信为立业之本。尤其是金融和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而大众对保险业的信心,即来自于保险业的诚信服务。任何对客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对行业信用进行恶意透支的行为,不但会严重损害保险行业生存的根基,而且还将直接引发社会不稳定,应当予以坚决杜绝。当然,诚信服务与理性经营是密切相关的,诚信服务的实现要由理性经营来支撑,最终要以充足的偿付能力作为保障,否则,即使金字招牌的百年老店也难逃倒塌的命运,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已经见了不少。
    第三,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经营者的行为失范,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政府的监管失效。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从来离不开政策的导向和政府的推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外部环境较为复杂的形势下,政府的监管、推动作用尤显重要。概括地说,为了促进保险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一是应当着力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特别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二是应当着力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应当着力研究,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如何强化金融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四是应当推动建立协调一致的国际保险监管准则。在6月份参加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执行委员会会议时,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先生明确提出,国际保险监管应当逐步建立协调一致的准则,并进一步完善国际保险监管合作平台,防范风险的积聚和扩散。

    以上是我对中国保险业发展情况的一个简单介绍以及对当前形势下保险业发展问题的一点见解。下面,我期待着分享诸位专家学者有关“后金融危机时代”风险管理与保险发展问题的真知灼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