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业界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出席论坛并演讲。他表示,过去往往把老年人作为人生残余的末段来看待,但随着人口结构性变化,我们应加大对老年基本服务的权重,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这点认识出发,长期护理保险就不应该设定为被动的对于那种处于病态的老年人进行照护,而应当是主动介入人口结构的变化,配置更多的资源,努力使老年人能有安详、宁静、温馨的晚年生活。
以下是胡晓义会长的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会议,刚才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让我很受启发,也很受教育。
“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成立,我认为是在医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又多了一个汇集众智的平台。所以,我代表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向这个50人论坛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时,我还要祝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的发布,这个报告的主题是长期护理保险,所以我就这个题目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对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我看各方面的认识已经越来越趋于一致了,是有充分的认知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刚才李培林院长也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而老年群体长期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明显的增加,这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为我们建立这项制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背景,我想还可以把我们的视角展得更开一点。我发现什么呢?在我们人类文明史几千年了,而最近几十年是我们人口结构变化的最剧烈的时期,是从原来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50多岁,不是光中国,全世界也是这样的。从50岁向80、90岁,向100岁的目标迈进,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实。
为什么呢?二战之后战争被控制、食品问题的解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解决了重度传染病的问题,这些人类的进步造就了这种结果。当然这是人类的福利,获得一种福利就要付出成本,那么就是老龄化。
我说这件事情是想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将要面对一个结构性的改变,就是传统的所谓以60岁或者以65岁为起点的老年人的阶段,这个群体的规模会超过劳动年龄前的人口规模,甚至会超过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规模,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指出这个现实的目的是什么?是说我们需要改变一个观念,过去可能我们往往把老年人作为人生残余的末段来看待,就是能够打发掉就算完了,这个观念可能要改变,因为时段长了,老年人口的规模也大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培育和养成、更加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加大对老年基本服务的权重,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不只是把他作为残余的阶段看待。
从这点认识出发,长期护理保险目标是什么?理念是什么?我觉得就不应该设定为被动的对于那种处于病态的老年人进行照护,从而使他了此余生,不能把理念设定在这个上面。而应当是主动介入人口结构的变化,配置更多的资源,努力使老年人能有安详、宁静、温馨的晚年生活。我这么说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认可,但是两千多年前《礼记》讲几个有所的时候讲了一个老有所终,我觉得这也算是对老有所终的新解,就是让他能够有个宁静、温馨、安祥的晚年。
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已经在多个国家都已经建立了,但是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个新的事物。因为长期做社会保险工作,我思考了一下,我们社会保险现在叫五个领域有几种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从两个角度归类:一个角度是按照你是待遇的类型,你是现金给付还是服务的提供,这可以分类。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可以从期限上分类,是短期的服务还是长期的。两个维度交错起来肯定有四个象限,我们现在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是填充了三个象限,就是在长期的待遇给付方面我们有养老保险,这是典型的长期现金待遇给付。在短期现金待遇给付方面,我们有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里面的津贴待遇,这是属于短期的现金待遇。短期的服务供给,包括医疗保险还有工伤生育的医疗照顾。第四象限是我们长期的服务供给有没有呢?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这样一种需求,所以这是我们应该填充的领域。而我们现在面对的现象是,在医疗工伤生育的医疗照顾方面,我们资源比较丰富,包括专业人力资源都是丰富的,而在第四象限上,就是在长期护理保险上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各种资源,或者是资源没有向这个领域进行配置。
所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社部从去年起要安排15个城市进行1—2年的试点来探索经验的原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确实也提出了很多亟待回答的问题,比如面对广泛的需求,我们怎么样科学地界定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到底什么人是最需要,也是我们有可能提供援助的。在社会援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家庭责任等等多种保障模式当中,我们如何取舍和统合,这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那么筹资和支付方式怎么确定?怎么构建?构建成什么样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此等等。我们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制度这些问题是都需要回答的。由我们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教授这里合作研究的这样一个题目,就是今天已经发布的这个题目。虽然不能完全回答在实践当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是我以为是在基本方向上提出了主要的答案,如果归纳起来我认为这个报告里面,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方向的一些答案的最集中的是三个点,就是三个“统”字。第一,统筹多层次的体系架构。第二,统一覆盖的范围和标准,而不是再给职工建一套制度、居民建一套制度,将来再考虑整合的问题。第三,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我认为,这三点方向是正确的,是我们今后的试点和展开的时候需要加以思考的。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面对新的挑战,长期护理保险又是这样一个跨越养老和医疗领域的新的事物,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及社会组织,包括全体人民,共同的参与。
对于公众而言,无论是有老人的家庭,还是没有老人的家庭,他们对这项制度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是这项制度得以贯彻和持续的基础。
最后祝愿“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办好,为改善民生福祉、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绵绵不绝的智力贡献。
谢谢各位!